从儒家到道家,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千年不断。自先秦开始,这些经典滋养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性格。这些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值得我们认真了解和感受。

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儒家到道家,从唐诗到宋词,中华文明始终一脉相承,千年不断。《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撷取了从西周到清代的系列华章,通过复旦大学邵毅平等十位资深教授的个性化解读,借助史学家的深刻阐述,解构着这些中华文化史上永恒的巨著。

这些经典包括:《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世说新语》《资治通鉴》《传习录》《红楼梦》等等,集中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邵毅平等十位教授,以其丰富的人文知识,鞭辟入里的分析解读,在浓郁的国学氛围里,带着我们神游先贤智者们的精神高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十位教授不拘泥于单纯的文史陈述,而是在保持严谨治学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一系列考证和研判,在诠释中华文化无穷奥妙的同时,也揭示出这些经典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意蕴,每每在妙趣横生中,激发起大众对传统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比如,邵毅平讲的《诗经》,平实中极带思辨性。他认为,在人类文明史上,可以与《诗经》相媲美的,大概只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了。而如何看待这部古老的诗歌总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那就是现代人首先要端正态度,用“思无邪”的眼光去读它,把它当成现代人写的诗歌来读。如此一来,就能在古朴中读出庄重,在庸常中读出高雅,从而在“横看成岭侧成峰”中充分领略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这种启悟,无疑打开了公众的想象空间,对于《诗经》中的诗句,就不会简单停留在字面意义上,而是能从中读出民族情感,读出千百年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傅杰所评述的《论语》,也颇具启发意义。这部由孔子弟子编撰而成的著述,汇集了孔子的精辟言论。在傅杰看来,《论语》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许多言论至今被世人视为至理。这部无与伦比的经典,是中国读书人的基础语言,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傅杰主张学《论语》应该循序渐进,不附带任何功利目的,心无旁骛地钻进去,不为世俗牵引,不为蝇头小利所绊,方能读出中国人的操守和气节,读出炎黄子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底气和韬略。

陈正宏解析的《史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他赞誉说,两千多年前中国一流的历史学家,创造出了独特的客观历史叙述方式,虽然描绘的是历史,而整体呈现的却是永久的人性。《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启了通史体裁先河,解析了三皇五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全面梳理了中国古代官制、礼制、地理、经济等内容。讲解中,陈正宏充分肯定了《史记》的史学功用,对它的文学价值也给予了高度赞誉,称赞它“既是史书,更是文学名著”。这与鲁迅先生所褒奖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郜元宝论及《红楼梦》,可谓新颖别致。一方面,他认为这部巨作是中国叙事文学的巅峰之作,是近三百年来国人最喜爱的经典小说之一。百多年来,红学的魅力一直经久不衰,郜元宝认为应该带着理解的同情去读。有了这种指引,再去品《红楼梦》,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读出中国人的世态人情,读出古老中国的沧桑巨变。

总之,《从诗经到红楼梦:复旦人文经典课》有如一个浓缩的国学库,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和脉络,明白晓畅地展示了出来。读者通过十位大咖风格各异、个性鲜明的阐释,让国学的魅力大放光彩。


责任编辑: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