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对学生来说,“躺”着过大学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严进严出”将成为大学的新常态。

高校实施“严进严出”制度是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将本科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机衔接起来、打破之前“高中阶段累死,本科阶段闲死”的困局,有力推进本科教育质量进入发展快车道。“严进严出”制度以学生为中心,聚焦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基本理念,围绕课程、教师、课堂、制度、教学等高标准、严要求实施,将培养更多高质量、有担当精神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此外,《实施意见》从理念、方法、实施举措等方面让高校的“从严治校”有了制度保障,将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加快高等学校的内涵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

“严进严出”制度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但如何具体实施操作仍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从全面质量观的系统角度来看,“严进严出”绝不仅仅是简单地在出口环节淘汰差生,用“勒令退学”“转专业”“本降专”等做法实现这一制度目的,而是要制定并实施贯穿培养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机制。首先,确保课程质量是实施“严进严出”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意见》已明确要全面加强课程建设,提出要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破除课程千校一面,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淘汰“水课”,立起课程建设新标杆等具体措施。其次,加强教学质量是实施“严进严出”的关键环节。好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激情,引导学生立下成长成才的志向,关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是整个人才培养环节的重中之重。因此,鼓励专家院士上讲台,改革教学方法,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其三,差异化精准管理是实施“严进严出”的支撑保障。过程管理尤其重要,根据不同类型高校人才培养特点,制定不同类型、不同策略的精准管理办法,加强过程监控与指导,设立每一学年、学期、期中环节的质量督导机制,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成长与进步。

从实施保障的角度来看,“严进严出”绝非高校一家之事,涉及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的齐心协力。首先,政策机制层面,需要政府制定与“严进严出”相配套的招生指标分配、资助资金、就业率监测等支撑机制。如果强硬实行“退学”,会影响学校的就业率,进而影响招生和学校的吸引力。其次,考核评价方面,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评价标准应分类分层实施,应用型高校和学术型高校在学分选修、实践能力、思维训练上应有不同的要求和规定,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入社会评价机制;同时,逐渐完善考核办法,建立实时性、过程性评价,重视过程质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其三,在法规层面,逐步完善惩戒警示制度,打通学生申诉、第三方仲裁通道,建立从严治学的法规机制,让“严进严出”在法治轨道上合情合理。

总之,从“严进宽出”到“严进严出”的转变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非常关键的一步,将推进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强国梦的实现。在实施层面,“严进严出”要建立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机制,在课程、教学、管理层面狠下功夫,分类精准化实施。在支撑保障方面,需要多方协力,建立系列配套政策支撑机制、分层分类的评价考核标准和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确保“严进严出”落地实施。


责任编辑:高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