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化危为机,奋然进取?近日,人民网强国论坛采访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社会心理服务专委会秘书长兼副主任委员祝卓宏。如何对企业主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企业主如何对员工实施心理干预才最有效果?祝卓宏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中小企业给出了10条援助建议。

这次疫情导致很多行业的企业主损失比较大,企业生存压力倍增,如餐饮业、旅游业、酒店等,甚至有些企业主由于不能开工或开工后生意惨淡、客户锐减、货源不足等,或者储备资金不足、现金流紧张或资金链断裂,导致房租、人工工资等成本无法支付而负债甚至面临破产危险。这些压力会引起灾难化想法、消极联想等,引发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产生头痛、心慌、失眠、食欲下降等生理反应,进而产生回避、逃避行为或冲动、盲动,使自己的企业和生活陷入困境之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调节这些应激反应,而陷入回避、忧虑的恶性循环的漩涡,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或急性应激障碍。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和决策的非程序化特征,所以,无论是社会或企业,遇到突发公共事件,都会导致原有秩序被打破,陷入无序或应对资源不够的危机状态。因此,这时都要做好包括心理干预预疏导在内的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ISM)顺利度过危机。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ISM)可以帮助企业员工从危机状态中缓解心理压力,减少不良应激反应,提升企业复原力,尽快恢复企业原有的工作状态,甚至提升工作绩效。结合目前的企业困境及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ISM)的实践及理论,祝卓宏提出以下建议:

(1)坚定信心,关心时事,及时了解国家和本地政策。中央强调疫情防控与企业复工兼顾,各地政府出台政策响应,预计后续复工有望得到持续改善,要坚定信心,看到并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

(2)共克时艰,沟通协商,共同面对复工后压力问题。由于复工后面临一系列员工工资问题、房租问题、客户问题、货源问题等等,需要和外部各方真诚沟通,坦诚相告企业面临的困难,获得各方理解和支持。同时还要做好内部协调沟通,认真分析现在困难,共商解决方案,精诚团结企业员工,增强内部凝聚力。避免一个人扛着巨大压力,导致心理问题或身心问题。

(3)自我调节,积极应对,激发潜力转化危机为机遇。无论做任何事情,任何企业都会在发展中遇到挑战和压力,因此,需要辩证看待当前压力,从多角度分析看待企业问题,不钻牛角尖,结合实际,调查分析市场,找到自己的机会。压力过大时,学会自我身心调节。

(4)问题严重,主动求助,不要讳疾忌医恶性循环。如果自我调节比较困难,仍然存在越来越严重的焦虑、抑郁或恐惧情绪,或者失眠越来越严重,食欲越来越下降,身体症状越来越多,要主动寻找专业咨询,千万不要讳疾忌医,越拖越重。

(5)求助朋友,联系家人,危急时刻需要互相支持。如果危机严重,引发较为严重的身心应激反应,自己无法面对,甚至有自杀想法,或陷入严重失眠和出现严重身心症状,要及时求助身边好友,倾诉一下,或联系家人,交流一下自己目前的压力,获得亲友的支持和帮助,度过危机。

(6)评估危机事件,做好危机事件应对策略的选择。无论是人力资源、销售、研发、生产、资金、管理,特别是要评估这些变化对各类员工的心理影响。企业应及时向能够提供危机事件压力管理(CISM)的专业团队提出服务需求,请心理学专业团队协助制定危机事件压力管理策略,根据不同阶段制定出不同策略。

(7)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减少谣言流言的不良影响。针对突发危机事件,定期做好权威的信息发布,要让全体员工了解事实真相,建立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减少谣言、小道消息的破坏性,避免内部猜忌和攻击。

(8)分级建立互助小组,减少突发事件对员工影响。根据事件对不同群体产生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对于影响严重的群体要建立互助互动小组,由危机干预专业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团体干预,正确认识和应对在突发事件中产生的不良应激反应,减少不必要的自我怀疑和过度的忧虑担心,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

(9)针对严重个体,开展心理急救和心理危机干预。在评估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个别员工应激反应比较强烈或引发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应考虑做好个体的心理急救及危机干预。

(10)突发事件过后,积极开展活动增进企业复原力。任何突发危机事件对企业都造成冲击和严重影响,当突发事件过后,企业需要进行复原力建设,包括表彰在事件应对中表现优秀的先进个人、小组、团队,弘扬先进事迹,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遭受创伤严重的个体,要予以人文关怀和心理治疗,对于遭受亲人去世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抚恤和生活照顾。开展集体文艺活动或体育活动,增进集体凝聚力和复原力。


责任编辑:高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