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人民法院港口法庭“线上”调解一起涉企债务纠纷案,疫情期间,双方当事人均未到庭,通过人民法院多元化调解e平台互诉主张,经法官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柴桑区人民法院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平台为辖区企业成功追回经济损失14万余元。据了解,这只是该院提升司法效能、优质服务企业的一个工作缩影。



全面推动深化改革,强攻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近年来,柴桑区人民法院紧紧抓住司法审判这个牛鼻子,“走出去、沉下身、送上门”,打造“法园共建”品牌,不断创新履职机制,畅通服务企业渠道,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精、快、准”为辖区企业及企业家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助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把柴桑区“产业兴区”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精心施策!柔性司法延伸服务触角


柴桑区赤湖工业园聚集新型材料、机械电子、装备制造和高新科技四大类产业,现逐步向轻化工业、轻工及钢加工制造产业转型,系柴桑区通过产业升级逐步打造的一个绿色生态、交通便捷、产业集群、设施齐全的临港产业园区。园区内聚集150余家企业,常住人口0.7万,产业人口3.6万。


如何推进园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柴桑人民法院把延伸司法服务提上重要履职议程。2021年10月20日,柴桑区人民法院与赤湖工业园管理局签订“法园共建”协议,由该院港口人民法庭负责日常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主动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涉法问题。并于2022年3月9日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司法服务平台工作规程》,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园区企业提供24小时司法服务。



柴桑区人民法院港口人民法庭荣膺2018-2019年度“全省优秀法庭”,是柴桑区唯一一家服务乡镇及工业园区的基层法庭。多年来,始终坚持让人民群众信赖满意作为审判工作原则,心系基层,充分发挥扎根基层优势,多举措并行,把矛盾化解工作挺在诉讼前面,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积极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法园共建”工作中,港口人民法庭依托紧邻工业园区的优势,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坚持平等保护与柔性司法,降低企业诉讼执行成本,主动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普法和司法服务,支持民营企业长足发展,打造政法优秀品牌,真正实现“小法庭大作为”。


2020年11月8日,法庭办理赤湖工业园某企业买卖合同案,考虑到双方之前有着较好的合作关系,法官在维护原告合法利益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被告方暂时经营困难,多次组织双方协商,最终双方同意分期支付货款。日常办案中,柴桑区区人民法院巧用柔性司法来促进矛盾纠纷的化解,坚持以和为贵的司法理念,促进人与人的相互包容,努力营造和谐平安稳定社会环境。




不仅如此,柴桑区人民法院还设立驻赤湖工业园司法服务工作室,选派优秀党员法官驻园办公,定向联系服务企业,搭建司法服务线上平台,实现企业与法官“全天候零距离”交流,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工业园区每个角落。如今,赤湖工业园所有企业“足不出园”就能办理法律咨询、诉讼活动对接以及多元化解等各项涉法业务,法治营商环境步入良性轨道。


快刀理麻!司法平等保护尽如人意


“疫情对企业经营影响大不大?遇到需要法律支持的纠纷及时与我们联系!”4月2日,柴桑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景华再次带队走进赤湖工业园,这家访那家看,进厂房、巡车间,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询问有没有什么困难。在九江银泉玻璃有限公司,陈景华一再嘱咐生产工人要规范操作、做好自我保护,并交代企业负责人,一定要给每位工人买好工伤保险。



港口人民法庭庭长钱自强介绍,销售或工程尾款难结是园区企业生产经营中普遍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柴桑区人民法院开辟绿色通道,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办理涉企案件,切实保障企业经济利益不受侵害。


具体工作体现在快速送达、调解先行、缩短审限、注重实效。当事人收到材料后法官即刻开展线上诉前调解,先通过电话了解双方调解意向,后在最便于当事人的时间、地点进行调解。坚决杜绝审而不判、久而不决。在调解协议约定的付款期限届满前,提醒当事人及时履约,保证案件办理效果。


调解方式上做“加法”,矛盾纠纷上做“减法”,“法园共建”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诉讼之前,消除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了园区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了柴桑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港口人民法庭调解的园区企业纠纷案件中,多数纠纷都达到了原被告双方均满意的良好效果。


落实保护政策,审慎采取保全措施。港口人民法庭在涉案企业财产保全措施上遵循保障执行、有利生产的原则,对涉案企业流动资金的保全造成企业经营障碍的,对企业提出的保全物置换、保全担保等措施在不损害保全申请人的权益下予以采纳;被申请人有多项财产可供保全的,优先选择对被申请人生产生活影响较小且方便保全的财产;查封被申请人企业厂房、设备等生产资料的,在被申请人继续使用对该财产价值无重大影响的情况下,允许其使用。



来看一组数据!2020年至2022年3月,柴桑区法院办理涉赤湖工业园企业民商事案件300件,调解结案154件,准予撤诉结案70件,判决结案42件,调解撤诉率为74.85%,平均办理天数为28.5天,诉讼标的额总86537.45万元。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在赤湖工业园区乃至全区营造了“四最”营商环境。


把脉定向!强化风险提醒心中有法


法律知识欠缺,承受的代价会很沉重。园区内就有某家企业曾因供货原始单据丢失,造成货款追偿败诉的严重后果,日常沟通对接中,柴桑区人民法院驻园法官意识到,司法服务不仅要提供法律问题解答、畅通诉讼渠道、组织多元调解,还要进行法制宣传,对企业予以经营风险提醒,切实维护企业自身合法利益。



2020年12月4日,柴桑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涂国祥带领部分基层法庭的党员法官齐集赤湖工业园,为园区企业送上精彩生动的《民法典》宣讲课。法官们阐述了宪法与生活生产的关系,着重向企业家们宣讲《民法典》中与企业生产经营息息相关的担保物权、合同一般规定、买卖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一般侵权责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侵权责任等法律内容。


结合日常办案中的实例,柴桑区人民法院结合“党建+”,常态化组织党员法官为赤湖工业园区的企业家们从合同签订、履行及侵权责任承担等方面,形象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关法律责任及法律风险,企业受益匪浅。


“法园共建”中,驻园的港口人民法庭法官持续开展“送法进园”活动,与企业家们沟通交流,倾听和记录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惑,并一对一地为企业解答经营中的法律问题。威严肃穆原本是法官的职业形象,而在赤湖工业园区,企业见到了柴桑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却倍感亲切,安全感爆棚,他们是企业经营风险的守护者。



“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规范订立合同”“按合同履行、及时补充”“保存明细等证据、及时结算”,是法官不厌其烦向园区企业叮嘱的话题。法官与群众的距离近了,不出门就能接受法律知识教育,企业自然也会卸下包袱,安心前行。


且喜甘露润新枝,栽得满园百花香。


柴桑区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是全体法院人建设出来的,而不是口号喊出来的。柴桑区人民法院凝聚共识,以观念转变和作风提升为支撑点,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建共育营商环境的合力,为打响“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贡献柴桑法治力量。(周学军)


责任编辑:徐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