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鸣,男,汉族,中共党员,于1953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攸县宁家坪镇黄公村的一个有着5个孩子、父母体弱多病的贫困农民家庭,1971年12月在攸县二中高中毕业后,在农村生产劳动近1年。他出身农家,体验农民苦楚,具有一个农家孩子特有的忠厚淳朴、勤劳好学、奋发向上的优良品质。
五十一年从文路
1972年冬,李放鸣被当时的坪阳庙公社选拔为攸县第一代农村人民公社8.75毫米电影放映员。从那时起,先后担任坪阳庙公社电影放映队队长、坪阳庙公社电影管理站站长、坪阳庙乡政府文化站长、宣传干事直至退休;退休后又被宁家坪镇政府返聘为宣传干事、文化站长,如今仍老当益壮,激情奋斗在这一平平凡凡的工作岗位上。
李放鸣具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和长久保持一种激情不衰、勇于创优争先、不甘人后,让工作变成乐趣,又让乐趣变为常态的可贵精神。
在最初的公社电影放映岁月里,他和同伴克服山区无电、交通不便的重重困难,身挑沉重的机器影片,跋山涉水,把银幕挂遍村村寨寨,大年初一日里也不休息,坚持放映,一心扑在工作上,年年成为全县的先进电影队,曾4次出席当时的湘潭地区电影工作先代会,并刻苦钻研电影放映技术,成为全县8个社办队三等放映员之一,曾参加湘潭地区电影放映技术比武荣获理论考试第二名的突出成绩;1983年担任坪阳公社电影管理站站长期间,和同事一道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促工作进度,业绩突出,一举成为湖南省先进公社电影管理站。
1985年,担任坪阳庙乡文化站站长时,当时还是一个小伙子,每月仅有15元的工资,被多数年轻人所不屑。而他不信“春风唤不回!”又一心扑在工作上,使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举成为株洲市第一批合格文化站,并且先后获得了市里、省里的“先进文化站”光荣称号,创造了多点颇引人注目的亮眼成绩:
1987年,他与乡团委、妇联联合开展的“庭院经济”竞赛活动的工作经验,在全市“农村文化工作大会”上专题推介。
1990年,他通过开展各类“文捐”活动,办起了全县第一个乡级“万册农民图书馆”,市县文化局领导赶来坪阳授牌。
1992年,他在第二届全国《农林科技电影放映》活动中成绩显著,荣获了中央文化部、农业部、林业部、科技部等六部委的联合嘉奖。
1996年,李放鸣利用省文化厅创优争先的万元重奖与乡财政的数万元补充,建起了全县第一家乡镇级独立门户的乡镇综合文化大楼,里面布置得图文并茂、美观大方,得到了当时的县委书记瞿笃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易寿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龙仔、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谢清纯四大常委的集体视察调研,并引来了全县各乡镇文化站站长的现场参观。
于是,《中国文化报》记者韩棕树前来坪阳进行专题采访,并写成《乐趣》,在1999年8月12日的《中国文化报》第二版进行大力报道;尔后,中央电视台(七台)曾两次来到攸县坪阳庙乡采访、报道,《山乡文化站,喜上中央台》一度成为当地干群的“口头禅”。
由于他的出类拔萃,2014年秋,在李放鸣办理退休手续后,被坪阳庙乡政府留用两年,后又被攸县旺景区指挥部聘用为会战简报编辑及宁家坪镇政府返聘为宣传干事和文化站站长,使他在宣传文化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51年。
执着的文化站长
2021年3月12日下午,攸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四楼大会议室里,数百人欢聚一堂,座无虚席,一年一度的攸县文旅广体局的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去年,我镇的宣传文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年在市级以上媒体发稿达到了69篇,其中有14篇文章被中国新报、中新融媒网、学习强国等中央级媒体采用……”随着这位年逾花甲、身材瘦小,但仍满头青发、精神抖擞之人的发言,台下倏然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这次会议上突然插入的人平5分钟的乡镇文化站长述职发言后,局长文志辉立即进行了现场点评,并宣布了一项重磅决定:“给予宁家坪镇文化站一万元嘉奖!”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波!”主持会议的副局长朱蔡立无不感慨地说:“这是文局长史无前例的创新之举,也是自己从事文化工作数10年来遇见的第一次!”
他是谁?他平平凡凡,貌不惊人,但他因对乡村文化的执着精神,写作宣传的名气,退休后又被宁家坪镇党委政府返聘为镇里当文化站长的李放鸣。
他还是位攸县作家协会会员,经常受到协会的表彰。凡是接触过李放鸣的人,都会为他对乡村文化的激情所感染。
那是2020年冬天,农村乡镇文化站的事业建设在经过了新中国成立70余年的风雨历程,均已达到了“初具规模”,并进入了国家法制体系进行保障。
时值全省性的乡镇文化站的全面达标验收,省来抽,市来检,县来查,而宁家坪镇因为是新合并的乡镇,高处看,镇区似处在一个四面青山为障,中属平坦之地的小盆形山湾里,镇政府机关恰似茶醴铁路、沙河、106国道的三道同行、状如“州”字上的一点。正值国家明文规定凡政府机关一律停建楼堂馆所,90多名机关干部不得不挤住在一栋90年代建的企业旧房里办公,借住私人饭店,小小文化站哪来插针之地?镇里一时似乎对文化站“一箩斧头没有把”、“热锅蚂蚁无处走”。因此,镇主要领导鉴于验收在即,原站长已调离,当即决定由李放鸣来接任。
于是,卸任后的他又重返“新家”。
记得是一个寒冷的冬日,他带着领导的这份殷切期望,带着这份急于填补工作空白的沉重责任感,冒着纷飞的寒雨,来到宁家坪社区村部视看他的“新家”。只见,在社区村部正面的左下侧,转身矗立着一栋两层、共20间、近百米长、12米宽的瓷瓦橙墙楼房,前面1000平方米的广场,显得又矮又土,但它身蹲黄土大地,却不决意去高耸云端“试比天高”;打扮华丽去“卖弄风骚”!透出一种单纯、憨厚、固我的品质,似乎正合着主人的性格。
这是宁家坪镇党委政府和社区通过“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唤回本地的一位“爱心”人士义捐百万元巨资而兴建的一所公益服务大楼,它的建成犹如“雪中送炭”,前不久,经镇村领导们的亲自协商沟通,决定在这里借房设站。
这样,广阔的场地,崭新的楼房,顿使宁家坪镇文化站时来运转,“绝处逢生”。
创优争先,何处发力?他请示领导决定首先打造站容站貌,这是谋求成功的第一招。
站容站貌,何等重要!他回忆起1985年秋天接任坪阳庙乡文化站长时的情景。那时,只有一间空房子、一张空桌子、一个霉章子,但凭着自己对文化工作的痴情和热爱,不顾每月仅30元的低工资,却一心扑在工作上,独个撸起袖子,将政府三楼那些布满灰尘、堆满杂物的余房子,一一搬空扫洁,辟办起图书室、游艺室、展览室、办公室四大文化阵地,找来遗弃的桌椅和过时报刊构架,充实站室;特别是能注重激发内心创意,逐室规划、设计墙面布置,从文字拟写到图片切入、文图组合,进行反复的构思、拼排,定了又改,改了又变,站在艺术的高度,创意中的灵感,精益求精、恰到好处地刻画出来,一幅幅,一面面地将原来满是灰尘、污积的墙壁,文化成图文并茂,美观大方的一个个文化窗囗,无不令己暗暗高兴,令人眼睛一亮!果然,年终来临,县局领导来站检查赞不绝口,树为样板,还组织全县的文化站长前来参观,使自己旗开得胜,脱颖而出。
原来,站容站貌它真像情人的双眸、新娘的脸盘,美的力量让人勾魂,在初始印象中,往往能起着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独特作用!
如今,领导这么重视,房子这么漂亮,部门携手合作,又有过去经历,李放鸣深信定会“如虎添翼”!
于是,老李和文化站通过政府拨款、单位“众筹”、省厅资助等诸多办法,共投入了20多万元的巨额资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围绕各个站室的不同功能和作用,根据内容设计版面,通过近两个月的工艺施工,高质量地完成了内设的文化馆、图书馆、游艺室、展览室、放映厅、教培室、文明实践站等10大功能室高标准的布置和打造,使站容站貌,较过去更胜一筹,今非昔比!一改多年来镇里无房设站历史,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乡镇一级场馆标准。
形式固然重要,内容更需丰富多彩。一分耕耘一份果,成绩是用丝丝匠心,起早摸黑,背扛大任,笃行不怠,埋头苦干,以汗水换来的结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理应颗粒归仓,所以特别要平时一边干一边积累,做好档案工作,否则,会使自己陷入华而不实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泥潭。因此,他们的档案工作显得更胜一筹!他们开展的工作,举办的活动,写作的文章,心萌的计划,所开的会议,密密麻麻的采访记录,哪怕是暗夜静思,瞬间闪现的灵感,也要半夜跳床抓笔记录,若没这般痴情,这般匠心,怎得脱颖而出,出人头地!?而这都无不记录,图片的、文字的、视频的,都一一分门别类,整理入档,项项齐全,完美无缺,无懈可击,随手拈来,做到极至。因此,看得市县前来检查验收的领导眉开眼笑,翘首称赞。
就这样,选对一个对文化事业充满执着精神的文化站长,才真正让领导们的决策落地生根,让全镇群众文化事业充满希望。
为寻“金陵”入“梦中”
攸醴交界处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巍峨的彤岭大山遮住了“远方”。眼前看不到的“远方”,他用书籍给自己铺了一条“走出去”的路。
小时候,李放鸣最爱的是读语文,最喜欢的是写作。文章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让他初尝了读书的甜头。这种喜悦渐渐使他懂得:书是他向上成长的台阶,并在心中萌发了一种“嗜书为命”的爱书感情。因此,他自初小一年级起,就将自己读过的书,都珍藏了起来。
李放鸣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但却极爱买书,数10年来他把节省下来的钱,都用于购书。每当进城开会或办事,哪怕时间再匆忙,他都要到新华书店精心挑选数本心爱的新书,当珍宝一样喜孜孜地带回家。他把自己的“找书”比喻成“工蜂追逐花蜜”,1998年秋他首次到特区深圳时,为了补齐两本《金陵春梦》的失本,几乎跑遍了半个深圳。为补齐三本“星火燎原”失本,他在县图书馆旧书楼上寻了一次又一次……就这样,书越买越聚、越存越多,成了他人生旅途上的一笔特殊财富。
2008年,李放鸣成功争取了攸县笫一家“农家书屋”落户到自己家。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5月12日,时仼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谭好强、县文广新局局长刘桂芬和县图书馆馆长王晓东,一齐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到目前为止,他已拥有一个60平方米的家庭大图书室,2005年曾被评为全县的“优秀藏书户”。
参加工作后,他担任乡广播自办节目编辑,向报刊、电台、网站投稿,使坪阳一度成为攸县在省市新闻媒体发稿最多的乡镇,1998年他被攸县县委宣传部评为全县十佳通讯员之一。退休后的李放鸣因为写作上小有名气,被攸县有关部门聘请,为攸县五区大会战之一的旺景区指挥部编辑简报;2018年至今,他被宁家坪镇政政府返聘为镇文化站长,继续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经过不断的磨炼,李放鸣在写作上的成绩更加亮眼。2022年,他在市以上媒体发稿总数达到了132篇。其中:国家级42篇、省级39篇、市级51篇,他的稿件登上了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中国日报、中国妇女报、学习强国、中国新报融媒网等囯家级大媒体。对于他而言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看见稿件被登载。
李放鸣的自编书
在县内前辈的提携和引导下,李放鸣现已成为攸县作家协会会员、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株洲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株洲文苑编委会成员和湖南科技报特约作者。
他的作家梦越做越甜蜜,多少个夜里凝神静思,多少个文波脑际涌现,多少次跳床抓笔疾书,多少篇文稿这样写就。充满正能量的报告文学、美丽的坪阳山水画卷、英雄群像、逝去岁月的重现;远逝亲情的怀念……苦变成了甜,写变成了乐。
李放鸣热爱写作,他是《文艺窗》发稿常客。在作协的组织下,他积极给《孝亲敬老暖攸州》《攸县风物》等地方志书撰稿,向《青年文学家》《湖南红网佳作天地》等投稿,参与“三湘读书月”征文并获奖。在第一部《笔耕墨痕》文集问世后,又相继出版了《坪阳印记》《锦绣田园花果香》《文化赋彩润山乡》。
抚今追昔,李放鸣感慨万千:“在攸县作协这块园地里当一株无名小草,是自己今生中的最美遇见;向会刊致一篇自己心灵中的文稿,是自己开放在世间最美的鲜花。”(毛锯装 通讯员:刘湘林、文思扬、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