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里有水卖吗?“这里没有水卖哦,老师给你装点水吧!”近日,正在政教处办公的胡玲,面对前来找水喝的小朋友,赶忙起身给孩子在饮水机里接好开水,并一再嘱咐他喝水小心别烫着。


走进隆回县思源实验学校总能看到胡玲忙碌的身影,听到她温柔的话语。当遇到孩子们调皮捣蛋时,她给予谆谆教诲;当孩子们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她耐心地引导;当发现孩子有了心事,她赋予每一个孩子母亲般的呵护与温暖。在开展“送教上门”的日子里,她除了要做好上课计划外,每次都会给残疾儿童精心准备一份礼物。“在胡玲老师身上,我们看到了这位80后女教师藏在教育里那份浓厚的师爱温柔。”家长刘先生说,“能在胡玲老师手里读书是孩子的福气。”


 

师爱温柔藏在教育细节里

 

“我很喜欢胡老师。一个下雨天,放学后没带雨伞的我躲在路边,胡老师看到后开车把我送回了家。”


“我喜欢胡老师。我的数学作业满了10个一百分就可以抽奖,胡老师的抽奖箱里总是有很多我喜欢的小奖品。”


“我也喜欢胡老师,一次我感冒了没来上课,我返校后胡老师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我开了‘小灶’,补回了耽误的内容。”


“那天,我忘记带数学书来学校,本以为会挨骂了,哪知胡老师走到我身边,温柔地摸了摸我的头,并把她的教科书递给了我。”


爱心化春雨,贴心育幼苗。一些平凡的日常小事占据了学生写给胡玲老师“悄悄话”的大幅篇章,折射出了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真爱。“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应当更多体现在教育的智慧里,教育的细节中。”胡玲老师阐述了她关于细节育人的理念。她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在成人眼里看起来是琐碎细小的事情,但在成长的孩子心里却是大事;“柔声细语”在孩子眼里或许不见得是师德高尚的体现,但“暴跳如雷”一定会在他们心里留下阴影。


爱在细节里,德在无人处。胡玲老师藏在细节里的师爱温柔赢得了学生的亲近与尊重,师生关系变得格外和谐。这样的育人氛围对孩子的人格品质发展及能力培养产生了倍增效应,教育教学质量效果显著。


 

师爱温柔走在“送教上门”路上

 

“老师,你什么时候才会再来?”近日,当胡玲老师离开郭丽丽(化名)家时,郭丽丽拉着胡玲的手轻声问道。“小丽丽,你若想老师了,可以画画,把老师画下来,下周一同一时间点我还会来的,到时候我要看看丽丽画的胡老师长什么模样。”胡玲老师抚摸孩子的头回答。


郭丽丽是胡玲老师的送教对象。这个因先天身体残疾无法到学校就读的孩子,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养活一家人。郭丽丽常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自四年前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后,每周一天,每天两节课的送教活动里,胡玲带给孩子的除了课堂知识,更多的是关爱。帮孩子做康复按摩,带她玩弹乒乓球游戏锻炼精细动作的协调性,教她唱歌、画画、认字......胡玲坚持四年的送教,她用爱和专业浇灌着郭丽丽这朵“残缺的花”,让她的生活里多了一抹灿烂阳光,稚嫩的脸上有了天真的笑容。


“文文,你看这次老师给你带来了什么?”胡玲刚踏进范晓文(化名)的家门,就急着给她的这个特殊学生一个惊喜。这次,胡玲给晓文带去的是一个生日蛋糕,晓文一见到蛋糕,分外高兴。范晓文是胡玲的另一个送教对象,这个蛋糕是上周送教上门时胡玲与孩子的一个约定。范晓文说他从没过过生日,好想吃一口蛋糕。


以爱育爱,唤醒花开。范晓文是个精神与智力双残疾的孩子,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没有读过书,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常常动手打骂孩子,让缺少关爱与管教的范晓文不但极不讲卫生、随地大小便,爱讲粗话,还有攻击性行为。如今在胡玲的爱心呵护下,已经学会了写名字,数数,学会了刷牙洗脸,见到老师来上课时,还会主动倒茶了。


“胡玲老师的师爱温柔、执着与奉献托起‘折翼天使’的翅膀,才有‘折翼天使’生命的精彩绽放。”紫霞园社区谭主任给出大赞。


无悔追求,绽放出青春光芒。胡玲作为思源实验学校的政教处副主任的她还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与送教上门工作。她说,自己的工作虽然忙碌且有点累,但在工作中收获快乐、成就和满足。她获得的“县优秀教师”“县骨干教师”“县三等功”“师德标兵”等一项项荣誉里凝结着她的大爱、智慧和汗水,折射出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阳琼 范晓琳 刘心蕊)


责任编辑:梁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