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广阔农村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盘活乡土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将乡土人才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搭平台聚“体量”、抓培育赋“技量”、优政策激“能量”,点燃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擎”,为乡村振兴赋能。目前,该县成立乡土人才工作室86个、培育新型乡土人才2000余名,姚春海入选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石玉莲入选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这些乡土人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种植羊肚菌、油茶、翠冠梨等产业,依托抖音、快手等平台直播带货,带动销售额提升。


搭平台聚“体量”。“种蛋选择要以椭圆形为最好,过长、过圆的蛋必须剔除,重量一般在20至25克之间……”近日,在峡江县仁和镇生态乳鸽养殖基地,基地负责人廖小冬正忙着指导工人挑选种蛋、察看孵化情况。廖小冬原本是当地一名养猪大户,受传统养殖模式带来的生态破坏影响,他不得不弃“猪”养“鸽”,但是苦于没有技术,市场信息又不通畅,迟迟下不了决心。为解决这类难题,该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围绕本地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生态农业发展体系,并在县委组织部的帮助下,建立了7个乡土人才工作室,号召和廖小冬一样的38位养殖能手、种植大户加入乡土人才工作室。借助工作室这一平台,大家不仅可以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开展“田间课堂”活动,实现了技术互补、市场研判、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今年,廖小冬还参与了工作室推出的“鸽”声嘹亮工程,借助乳鸽工坊和“元气小鸽”电商平台,推动乳鸽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预计年销售额1800余万元,实现增收40万元以上。仁和镇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群众奔富路上“鸽”声嘹亮,这些都离不开乡土人才工作室的助力。今年,峡江县全面落实《峡江县乡土人才三年振兴行动方案》,在11个乡镇86个村成立了一批集培训研学、产业指导等功能为一体的乡土人才工作室,吸引乡土人才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结合本地的乳鸽、羊肚菌、油茶、杨梅、翠冠梨等优势农产品资源,促成1100余名青年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引领175名专业复合型人才参与直播带货、乡村旅游开发等新业态。


抓培育赋“技量”。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在峡江县马埠镇上盖村高标准农田里,“土专家”姚春海正驾驶着旋耕机穿梭于田间地头。从耕地、播种、打药,到田间管理、收货运输,姚春海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一条龙服务。“农业机械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姚春海算了一笔账,自己承包的1000亩水稻,通过使用机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减少15万元左右的人力物力成本。姚春海的经历,正是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产业中,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写照。充分释放新质生产力,除了使用更多的高科技农具,乡土人才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生产力的标准。“构建一套健全的乡土人才培育体系,让他们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聚智赋能,这是释放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峡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朱辉介绍,今年以来,峡江县不断培育像姚春海一样拥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通过与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动,打造校地、校企合作“峡江模式”,充分挖掘乡土人才潜在资源。开展“智兴玉峡”专家行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邀请60余名高校专家来峡江现场帮带,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座谈会等形式,培育各类乡土人才1200余人。全覆盖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乡土人才培育载体,与朱有勇院士团队合作建成旱地水稻科技小院,深耕粮食和中药材种植、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优政策激“能量”。“去年,我们提交的羊肚菌种植技术研究获得县里10万元补助,这是对富硒菌技术的认可,让我们发展更有信心了!”峡江县鸿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峡江县金江乡城上村羊肚菌产业基地负责人胡快保说。2023年,公司聘请本地有着菌菇种植经验的高级农技师进行技术指导,组建一个博士工作室进行菌种研发,推动“小菌菇”向“大产业”转型升级,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如何让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峡江在工作实践中找到了“良方”。今年以来,峡江县以政策引力聚力,先后出台了《玉峡英才计划》《峡江县“才聚基层”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促进人才与特色产业深度链接。建立领导干部“一对一”联系重点乡土人才机制,选优配强40名人才服务专员,定期开展入户走访、交流谈心,围绕特色农业产业需求,提供平台、资金、服务等方面的精准支持。持续深化技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贯通人才向基层一线流通渠道,为有“独门绝技”的人才开辟绿色通道。鼓励乡土人才创新创造,落实发放涉农领域科技项目奖补400余万元。正是这一剂“良方”,让峡江更多的乡土人才“破土飘香”。砚溪镇返乡人才肖建勇开发的“双柚汁”成为全省唯一同时进入“米其林”“黑珍珠”高端餐厅的农产品,促进县域井冈蜜柚产品附加值增长62%。罗田镇乡土人才陈海军引进梅花鹿进行饲养,带动发展了一条集养殖、采集鹿茸茸血、供应市场于一体的“鹿”产业生产链条,实现年产值500万元,带动86户农户实现户均增收8000元。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越来越多的乡土人才正为推进峡江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和力量。(文/帅轲)


责任编辑:尹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