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家?白居易说:“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小火车列车长刘承光拿着鸡毛掸子,认真细致地擦拭客厅里悬挂着的家训——“肩头担道义精忠报国,手中勤巧作耕读持家”。对家风的珍视,在小心翼翼的拂拭中得到淋漓展现。“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好的家训,即成好的家风,而好的家风,则能成就辉煌的人生。


家风,就是家庭的信仰。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下26条家训传给后人,他告诫后代:“仕宦不可常,不仕则农,无可憾也。但切不可迫于衣食,为市井小人事耳。戒之戒之。”意思是说,当官不如务农,一辈子不做官也不要紧。自己耕种,衣食无忧,这样的生活是非常好的,一生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切记,千万不要为了生存而去做坏事。除了这条家训,他还殷切期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注重道德层面的修养,成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有错必改,谦虚谨慎;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严于律己,宽容待人;勤俭持家,俭朴生活;虚怀若谷,上善若水;胸怀宽广,心系苍生。


有着“清代第一才子”之誉的纪晓岚家教很严,他对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相映生辉。既告诉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后人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家训既简洁明了,又深刻透彻。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作风的重要表现。重视家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作风的重要表现,必须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查不良家风背后的腐败问题,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持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家风建设内容、拓展家风建设方式,推动崇廉尚洁的清风正气在全社会不断充盈,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以廉洁家风涵养清风正气。


从各地近年查处的相关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看,背后折射出领导干部家庭家教缺失、家风败坏,令人警醒。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带领全家吃老板、用老板、靠老板,享受“管家式”服务;有的对“枕边人”“身边人”失管失教,纵容默许亲属利用其职务影响谋取私利;还有的配偶、子女行为不端,最终将领导干部个人“拉下水”……从各地近年查处的相关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看,背后折射出领导干部家庭家教缺失、家风败坏,令人警醒。


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榜样性、社会性和传承性,好的家风可以引领家庭成员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家风关系党风和政风。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向来是共产党人的坚定选择。去年,94岁的老革命周智夫临终前,执意上交12万元的“特别”党费,笃定信仰令无数人钦佩,而他“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的纯正家风,同样让人称赞。为避免和同患心脏病的大女儿混用药品,他让女儿在药瓶上贴上名签,因为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不能“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免费吃药”;得知外孙要到美国读书,他再三叮嘱“学成后一定要报效国家”。爱党爱国、严守纪律、勤奋节俭,如此家风,不仅山高水长、光照后人,也让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更加丰沛。红色家风的精神富矿,为我们修身齐家指引清晰方向。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学》指出“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周易》记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教家风,许多传统经典著作都有立身处世、睦亲齐家等内容。“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


德润人心,相沿成俗。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触动着社会风尚的共情。前段时间,扶贫干部杨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父亲鼓励他在农村“好好干”、提醒他“严守党纪国法”的微信聊天记录,让人们感受到共产党人家风的朴实无华。多年前救起小悦悦的拾荒阿婆近日接受采访,谈到她平时教育孙儿,“见到路上的老婆婆老公公,要牵别人过马路,如果有人跌倒,就马上扶起来”。感人的言行,彰显出家风传承的魅力。以当代优秀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好家风的滋养中收获心灵的支撑、行为的引领。(文/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溧江镇人民政府 何露霞 刘明智)


责任编辑:尹忠